講座分享:王志平
馬偕醫院急診醫學專科醫師 老年醫學專科醫師 臺灣新起點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
主流醫學市場認為鐵質越高越好,連帶使得坊間生產許多相關產品,例如有針對女性訴求的高鈣加鐵奶粉,還有B群加鐵的維他命。其實鐵雖是非常重要的元素,但是過猶不及,因為身體鐵質太多宛如對病原菌發出邀請函,像是在小火上灑上汽油變成大火。
1952年微生物學家Eugene W. Nester做了細菌培養的實驗,他將細菌放在好幾十個盤子裡,每個盤子還加上抗生素和不同營養素,分別有鐵、鈉、鉀等,為了看哪一種營養素會使細菌特別生長,並且影響抗生素的殺菌能力,結果放進鐵的那盤培養皿細菌特別多,不管重做幾次實驗結果都一樣!
到了2019年《臨床感染疾病雜誌》更發表過一個主題:「鐵之於感染的角色以及鐵載體抗生素的發展」文中提到的這種載鐵體是人工製造的,目的是將鐵抓住當成抗生素,讓細菌沒有鐵質後便不會再長大。其實不只是細菌,無論是人體內或試管內的癌細胞,在進行實驗時都會發現,加進鐵後癌細胞就會大量複製。而1996年歐洲《癌症預防組織雜誌》也有論文表示:「過去幾十年大量實驗與臨床研究已經觀察到,鐵質會讓癌細胞生長。」
換句話說,生病的時候如果能控制鐵質,病原菌就沒轍!然而現在卻反而多燉雞、煮牛肉給病人吃,恰恰與上述實證相反。其實生病的時候吃蔬食反而對身體好,想想如果親友得癌症已經切除也進行化療了,體內的癌細胞已經七葷八素,這時你又帶牛肉、魚湯、雞肉去探病,食物裡的鐵不反而成為癌細胞的及時雨嗎?所以探病時若能用心煮一道很棒的蔬食給對方吃,更有誠意又聰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