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黃智一
生活型態醫學會副秘書長 新起點健康促進協會顧問
秋宥教育基金會董事 生活型態醫學專家Lifestyle medicine professional
刊登時間:2025年1月

社會的需要
依據112年的國民健康署統計前十大死亡原因,其中有6種跟慢性病密切相關,占75%的比例。
慢性病又稱生活習慣病,包括高血壓、高血脂症、糖尿病、肥胖、心臟病(狹心症、心肌梗塞、心衰竭)、腦血管疾病(腦梗塞、腦出血)、癌症、骨質疏鬆、失智症,可以說國人的健康與疾病皆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。然而健保局的預算年年增加,醫院病床不斷擴充,但是我們的健康有變得更好嗎?
答案是沒有。
因為我們不把健康的主控權放在自己手上、不主動追求健康。民眾平時有許多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及習慣,累積成疾病才去看醫生,導致台灣長期吃藥的慢性病民眾越來越多。
我們在COVID19疫情期間可以觀察到,身體健康沒有基礎疾病或慢性病的人,感染後症狀比較輕、復原比較好,才讓許多人開始瞭解維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性。
國際上預防醫學的轉變,各國更加重視生活型態醫療
慢性病在日本稱為生活習慣病,有一個潛在的意思就是生活習慣變好了以後,慢性病也會相應地變好。這有別於我們之前的認知“慢性病,必須要吃藥吃一輩子”。
2018年美國醫學院協會把生活型態醫學評定為新興醫學專科,針對慢性疾病成因,以非藥物、非手術的方式,達到疾病預防、逆轉、康復的一線治療手段。對心腦血管病和代謝性疾病(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血脂)的總體有效率超過80%;並有效提升腫瘤患者5年存活率,被美國腫瘤協會確定為腫瘤康復的4大要素之一。(ACLM)
它同時總結出生活型態醫學的六大原則為:全整植物性飲食whole food, plant-based Nutrition、健康的運動physical active、壓力管理stress management、恢復性睡眠restorative sleep、避免有害物質avoidance of risky substances、正向的人際互動positive social connections. (ACLM)
新起點健康促進計畫於1978年由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美國威馬大學開始推動,以營養、運動、水分、陽光、節制、空氣、休息、信靠上帝──NEWSTART八大原則健康計劃,來協助民眾得到健康,並於1987年引進臺灣安息日會、台安醫院,之後2015年新起點健康促進協會成立,進一步教育推廣及實踐。
在安息日教會及附屬大學、醫療機構的引領下,2000年之後生活型態醫學蓬勃發展。在美國,2004年成立了美國生活型態醫學院(The American College of Lifestyle Medicine,ACLM)由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美國羅馬琳達大學Lomalinda U.醫學博士和公共衛生碩士John Kelly以及其他醫療提供者合作成立。這是「第一個臨床醫生專門透過生活型態,干預治療和管理疾病的國家專業協會」。(ACLM)之後包括日本、澳洲在內,也陸續成立生活型態醫學相關組織來推動國民健康。臺灣也於2022年由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院長倡導成立臺灣生活型態醫學會。各先進國家也紛紛將維持國民健康視為重要工作。
協會的健康工作
最近有位患有家族性糖尿病的四十幾歲病人,來參加協會主辦的活動,分享感言的時候,他提到家族長輩還有自己都遭受糖尿病折磨,在開始有各種併發症並要洗腎時曾想自殺一了百了,沒想到認識新起點後,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前來嘗試,才知道透過生活型態調理真的可以緩解糖尿病,讓他的人生又充滿光明。
而這只是眾多案例的其中之一!我們團隊累積豐富的經驗,以專業化、科學化、個人化的方式,透過5天或12天的健康活動,已幫助許多慢性病人及癌症病人體驗讓健康改善的生活模式,重新得著健康!除了定期在南投三育基督學院舉辦健康研習營,也積極在大臺北地區,找尋適合設立健康中心或療養院的場域,就近幫助北台灣民眾。

聖經箴言3:27寫到「你的手若有行善的力量,不可推辭,要施與那應得的人。」在我擔任台灣生活型態醫學會副秘書長的同時,希望結合更多對健康工作有興趣的朋友,將最新的正確健康醫療資訊帶給民眾,讓大家能透過生活型態的改變照顧健康。我提倡民眾要主動健康proactive health,不是被動醫療。靠自己選擇正確的生活型態、回到正確的生活型態得著健康,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!畢竟生病臥床大小便要人照顧是折騰,保持自己的健康就是對自己尊嚴最好的維護,也是對子女最好的幫助。